学堂逢初一、十五休沐,季瑜逢休沐前的一天才能返回梨花村,在自己家中住上一晚。
向母亲作出承诺后的次年,季瑜便顺利通过了院试。他被季家长辈们寄予厚望,祖父母老泪纵横,称要长命百岁,等着看他们的瑜儿参加两年后的乡试,以及以后的会试……
知晓礼节、勤奋刻苦,又是公认的好看,这样的季瑜自然是备受身边人喜爱的。在家中如此,在书院,亦是如此。
休沐前的一日,散学之际,暴雨突然倾盆而下。季瑜原本打算等雨势稍小一些再回家,便在书院屋檐下避雨等待,然而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,季瑜正打算冒雨返回,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丽娘。
丽娘显得颇为狼狈,尽管手里拿着雨伞,可衣衫已经湿透了大半,季瑜远远望见,忙冲进了雨幕。
季瑜拉着母亲到书院的屋檐下避雨,丽娘解释说自己本是到镇上采买布料,顺便借阅话本,未曾想突然天降大雨,便顺路来接季瑜一同回家。
说话间,一名个子高挑的少年手持雨伞,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。
竟是同窗好友李翰林。
李翰林将手中的伞递给季瑜,自己则站在雨幕与屋檐之间,拱手道:“季贤弟,天气已然转凉,令堂衣衫尽湿,现在回去恐怕不妥,我家就在附近,不如移步寒舍,你我同窗之谊,莫要见外。”
盛情难却,三人之中又有两人都是衣衫尽湿不易久等,季瑜、丽娘便不再推辞。
书院后方便是李家的一处宅院,丽娘抬眼看着这朱门,稍有迟疑。
李翰林以手虚扶了一下,热情周到地招呼着,引了他们进了李家大院来。
李翰林是聪明人,明白丽娘此时不宜见到更多外人,便带他们从一条小道穿过,走进一间雅室。而后,又对下人耳语一翻,不多久,便有Y环捧了干净的衣物进来,引丽娘到内间更换。
此刻,外间仅有李翰林与季瑜二人。
季瑜道:“李兄为何还不去更换衣衫?”
李翰林却看了看室外,回应道:“不忙,此刻雨小了些,我先带季贤弟在寒舍四处逛逛可好?”
季瑜心中暗道:“屋檐角的雨最大,你却偏偏要站,现在又偏偏不换衣衫。”
但他并未作声,只是默默看着李翰林。
李翰林抹了一把脸,正欲开口。
季瑜笑着问道:“李兄莫非自幼就喜欢淋雨?”
李翰林笑而不答。
季瑜也不再多言。
李翰林又道:“季贤弟,昨日的事多有得罪,今日,你不生气了罢?”
季瑜看着李翰林脸上欲落未落的水珠,笑道:“我为何要生气?”
李翰林如蒙大赦,笑着抬手擦去了脸上的水珠。
丽娘换好了衣衫,简单整理了妆容,便走出房间向李翰林道谢。
丽娘本就容貌出众,经过一番梳洗,更是清丽脱俗。
李翰林满心赞叹道:“季贤弟气质非凡、超群绝伦,原来是继承了伯母的绝世风华。”
丽娘将李翰林视为晚辈,并未觉得这话有何不妥,于是微笑回应道:“你这么说,倒是把我和瑜儿都夸赞了一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