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见到李翰林时,已是春闱之后。
京城的荷香楼中。
李翰林临窗而坐,从一美貌女子手中接过茶盏,那眼神中盛着的痴迷,怕是比他手中的茶水都要满。
而这位女子,正是方才于台上抚琴弄弦的花魁。
待确定看清了人,季瑜握紧了手中茶盏。细细算来,他与李翰林,距离上次相见,已然过去了半年之久。
乡试放榜之后,季瑜一时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,秋水镇方圆数百里谁人不知梨花村出了个解元。他那时回乡前,报子就已把季家公子中了解元的捷报传至了梨花村。
季瑜刚一返回,父母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皆满脸欣喜地围拢过来,纷纷拉起他的手,口中不住地夸赞他为季、张两家荣耀了门楣。
往昔一向疏离淡漠的外祖父母与舅舅舅母,也提出要将他接入家中,悉心照顾,以待会试。
不只是亲友,相识的不相识的,各方的关注与支持如潮水般向他涌来。
然而,季瑜谢绝了这些在他中举后才纷纷涌来的“好意”,继续埋首苦读。
在这期间,李翰林并未传来任何消息。那已然成了季家暗卫的秦良,只道何光其传信说李公子一切安好,李责已经够不成威胁,至于别的,并不知情。
或许,没有消息也是好消息。季瑜极为“识趣”,也并不打听。
此次,他是为进京赶考而来。
他与几名昔日同窗旧友一道来到这京城,留了秦良在梨花村,也并没有明里联系李翰林的打算。
李翰林若想联系他,哪里还需等到现在?
出了考场,昔日雅贤书院的同窗旧友薛琼便提议来这荷香楼,瞧瞧那传闻中的花魁娘子。从前,就有不少人调侃季瑜比京城的花魁娘子还要貌美,季瑜自己也心生好奇,便随薛琼一道前来。
他们好奇,不成想,有人比他们更为好奇。
又或许,那份好奇早已化作熟稔。
季瑜在心里冷哼,若非如此,最初这厮那每每望向他时便会不自觉就泛起红晕的俊美脸庞,此刻又怎会这般从容自在?
想必,这厮与花魁姑娘已是极为熟悉了。要么,就是这厮看美貌女人看得多了,早习惯了。
季瑜看似不动声色,心里已经凉了大半。
薛生啧啧赞叹:“花魁娘子果真是名不虚传。”
似是察觉到这厢投来的目光,花魁与李翰林说话间纤纤玉指微微移动,覆于李翰林手背,并以眼神示意。下一刻,李翰林将粘在花魁脸上的双眼转了过来。
隔着众人,季瑜与李翰林,四目遥遥相接。
待看清了季瑜,李翰林的目光陡然闪烁,然而这变化稍纵即逝,短暂得让人难以捕捉。
季瑜的五脏六腑抽痛了起来。
他在心中默默牵挂的人,此刻就安然无恙地坐在不远处,身侧是传说中那名动四方的美貌女子。
薛琼的目光在季瑜与那花魁的身上来回移动着,啧啧道:“那不是李兄吗?季兄与那花魁娘子,倒是有两分相似呢,我见李兄昔日对季兄那般好,如今看来,原来李兄喜爱的,一直是这般样貌啊,花魁娘子虽美,可仍是不及季兄啊,季兄,你若身为女子,李兄的目光怕是再难移开了。”
季瑜脸色瞬间数变,目光如刃,猛地刺向薛琼。
薛琼心中一紧,自知失言。
却见季瑜忽又扯出一抹笑,缓声道:“薛兄所言极是。”
薛琼忙转话题:“也不知李兄是何时抵达京城的。”
季瑜眸光微闪,似笑非笑道:“莫不是咱们瞧花了眼?”
薛琼连连摇头:“哪能呢?那模样,定是李兄无疑。”
说话间,李翰林已款步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