溜溜漫文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溜溜漫文网 > 扶云直上九万里 > 第119章 李凭云回来了2

第119章 李凭云回来了2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赵鸢算准了李凭云这次是抱着一击必中的决心,他一定调动了所有人手去夺狼首山,如她所料,三天后,手下从元阳县带来了一批“俘虏”。

她把他们安置在北都军营,逼利诱几句,便套出了话。

“徐知春”三年前带着大乘教的人前来元阳县布道,他能预知天命,好几个谶语都应验了,再加上他断臂、眉心开天眼,元阳县从上到下,都深信他和大乘教是上天派遣下凡布道的神仙。

徐知春来元阳县的第一年,只做了一件事:教书。

他带出了元阳县史上第一位乡贡,被薛县令聘任为衙门主簿。

其人不但和善,更是身体力行带着百姓一起耕田,元阳县百姓才不至于饿死。后来,又是他拔掉了薛彦这个□□幼女的毒瘤,元阳县百姓更是对他爱戴有加。

赵鸢相信李凭云选择元阳县这个地方落脚,是看中了这里偏僻隐蔽,暗中养兵不易被发觉。大乘教,就是他养兵的掩护。

可李凭云终究是个书生,又没上过战场,凭他一己之力真的能神不知鬼不觉养这么多兵?

赵鸢很难不怀疑他有别的帮手。

她已经在元阳县百姓跟前露面了,元阳县百姓认定她是要对付“徐知春”,不肯给她透露更多。赵鸢午睡前,吩咐淳于去和他们套套近乎。

淳于长了一张亲和的娃娃脸,讨老人家欢心,他不负赵鸢所托,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。

“有个阿婆自称是大乘的教忠实信徒,她说自己给大乘教教主夫人接生过,她见到的那个教主,虽然带着面具,但人是健全的,应该就是他的帮手。”

赵鸢手扶着粥碗的碗沿,“李凭云这个人,话虽不多,但及会操纵人心和煽动别人。”

淳于被赵鸢捡回去的时候,“李凭云”这三个字是被禁的,后来除了赵鸢,长安再也没人提起过这个名字,他对李凭云的印象,仅限元阳县的两次往来。

“赵大人,我和他打了两次交道,感觉是个平庸之辈,不像你说的那么厉害。”

赵鸢指向自己:“我,你觉得厉害么?”

淳于想到当年赵鸢一招偷天换日把自己从刑场上换下来,天衣无缝,毫无破绽。她有主见,有胆识,有格局,而且心思极为缜密,怎能不厉害?

淳于他们这些死士都常为她打抱不平,若她是个男子,官职绝不会止步于五品,定有更大的作为!

“你可是赵大人,当然厉害。”

赵鸢道:“都是李凭云教的,而且,我还不是他最得意的作品。”

“赵大人,作品这二字...是否不大恰当?好像把你自己当个物品一样。”

赵鸢语重心长道:“李凭云是个心无旁骛一心成事的人,而成事的代价,是泯灭人性。”

“我觉得,也不必太过忧虑。大邺江山将士万千,他们只有几千人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”

这引起了赵鸢的另一个疑问。

李凭云断然不会做以卵击石的事,就算他真有本事攻下太原,朝廷将士千万,夺回太原简单如碾死一只蚂蚁。

那么,他到底何来底气攻打太原?

他手上一定有其它筹码。

淳于吃罢饭,换赵十三来吃饭。

赵十三囫囵喝了粥,一言不发盯着她。

赵鸢:“嫉妒我天生丽质么?”

赵十三心底里认为自己是个女人,他比淳于那臭男人更懂赵鸢此时的心理,赵鸢此时心理一定不好受。

他心里算盘打得响,赵鸢若投奔李凭云了,他就去投奔刘颉,他们都得偿所愿。

“你想投奔他,是人之常情。毕竟,当年你就对他爱得死去活来。”

赵鸢抿唇笑了笑。

“我投奔了他,与陛下为敌,与赵家为敌,若他输了,我除了能落一个痴情的称呼,一无所有,比当年还惨,若他赢了,我便落一个叛徒的名声,对了,你猜他对我的喜欢究竟有几分?他这人薄情,就算没别的女人,能给我的情,最多也不过三两分,我投奔他,图什么呢?”

“你是个女人,能不能感性一些?”

“你也当了这么多年女人,难道仍然认为女人就只有感性?肤浅啊。”

“不论如何都好过现在这样进退两难。长安谁不知道你是李凭云的寡妇?李凭云造反,谁会认为你无辜?”

“我觉得,这反而事件好事。”赵鸢说,“从此以后我不用再背负他的仇恨了,也不用想着怎么和陈家人斗,怎么和陛下斗,我只要踏实本分地守护百姓,做好我臣子分内之事,从此往后每一天,都心安理得。”

赵鸢吃了两口,惦记起了被抓来的元阳县百姓。

虽然她对这些百姓礼遇有加,可他们把她当恶人。若不慎重对待它们,背扣上“虐待百姓”的污名,她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。

赵鸢一改之前作风,换了身温柔的女装,画了平易近人的妆容,一边用篝火欢迎百姓,一边卖惨。

她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个寡妇,声情并茂讲述着十年孀居,众叛亲离。此举效果甚佳,几个闹得最凶的妇人也开始安慰她了。

“妹子,你还年轻,能生养,找着合适的,还能再嫁。”

“是啊,你瞧你,出身这么好,还怕找不着男人?实在不行,就回娘家。”

赵鸢见大家对她不再敌视,说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
“元阳县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,今年水灾,明年又旱灾的,我理解大家不愿背井离乡,但我赵鸢是朝廷的官员,让我看着眼睁睁看着你们受灾,我良心何在!诸位若真怜惜我,就请好好为你们自己和子孙后代考虑!”

“你让我们背井离乡,我们世代都在元阳县,还能哪儿去啊?”

“我舅公梁国公,镇守青云川,青云川是个世外桃源,四面是看不到尽头的青山良田,若元阳县父老乡亲们不在意,我明天一早就派亲信送诸位前往青云川安家立业。”

饶是元阳县的老百姓,也听过青云川的好。

赵鸢见他们态度有了改变,又把太原局势夸张地转述给了他们,老百姓一听要打仗,恨不得立马逃到安稳地方。

而这个安稳的地方,非青云川莫属。

百姓安稳,赵鸢心中大石落地,她命淳于亲自护送他们前往青云川。

“此次前往青云川,一是给元阳县的百姓一个容身之所,二是劳你问我舅父借兵,得在朝廷知道太原情况之前让李凭云撤退,若不然太原因我失守,我只有死路一条了。”

淳于道:“赵大人,有我在,你就放一百个心。”

赵鸢揶揄赵十三:“学着点儿。”

赵十三一反常态,不但没顶嘴,更是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。

赵鸢:“你最近是不是有事瞒着我?”

“没有啊,可能是那个欧阳天天给我献殷勤,怪心烦的。”

第二日一早赵鸢送百姓出城门。百姓人数不多,不足百人,她为了表达诚意,亲自站在城门前给他们分发路费。

“诸位,这都是朝廷的心意,等大伙儿到了青云川,一定要安居乐业!”

路费从何而来?自然是从太原的银库里拿的。这陈望山看着老实,其实也没少捞油水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